武汉大学珞珈山水BBS论坛

武汉大学bbs,武汉大学论坛,武汉大学网站,武汉大学bbs论坛,武大bbs,珞珈山水,珞珈山水bbs,武大论坛,洛加山水,加洛山水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ly0021 (临清晓), 信区: StoneStory
标  题: 唐多令所表现的黛玉
发信站: BBS 珞珈山水站 (Sun Jan 14 18:43:19 2007)

唐多令  黛玉

粉坠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球。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尽白头,叹今生,谁拾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一直以来都异常喜欢这首词,尤其是后半阕。每读一次,就会受到一次震撼,感受到一种
绝世的凄美,而且美得异常残酷,有如晶莹雪地里的鲜血,惨烈得决绝。那是一种罂粟般
的诱惑,明知道一旦读得太深,想得太深就会让自己陷入无穷无尽的忧郁中去,却仍旧无
法自拔地一次次被它的精巧和凄美打动,一次次在淡淡的茗香中因为它而不由自主地心痛
。对黛玉的感情,也远远不是“喜欢”这两个简单的字能承载得了的,也许还有一份心灵
相通的牵挂和期待。我甚至幻想着,在时空里能存在有一点让我和她碰面。只需要电光火
石般和她一瞬间的对视就足够了,所有的语言都会在那一刹那毁灭,我会轻轻地一笑,然
后心满意足得告诉自己,我见到她了,我懂得她了。每次读她的诗作,都会不由自主地让
自己错位到她的处境之中,然后在一个个有着明媚阳光和明媚心情的早晨,读着她的诗,
突然地开始感伤,惆怅。。。。。。一句话,感同身受。明知这样做是自作多情兼自寻烦
恼,但我仍愿意为着她做个茧把自己缚进去,即使因此死了也是幸福的。

下面从词的表面也就是柳絮本身的角度品评这首词.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毬。

“粉堕”、“香残”指柳絮堕枝飘散,亦可隐喻女子死亡。粉,指花粉,是花的精华;香
,香味,是花的气味,二者都是花的魂,所以借它们代花,即柳絮。“堕”字写柳絮下落
的沉重与迅疾,让人产生“花谢花开,人生苦短”的慨叹。“百花洲”的用典可以联系上
唐代的百花节,以农历的三月三日为春华始发,祭花仙子,唐诗中多有吟诵,而宋词中少
见之,可见此习俗到宋时已衰微了。《大清一统志》里面有这样的记载:“百花洲在姑苏
山上。姚广孝诗云:水滟接横塘,花多碍舟路。” “燕子楼”的用典来自白居易《燕子楼
三首并序》,写唐代女子关盼盼居住在燕子楼怀念旧情的故事。燕子楼在徐州,据传为唐
张建封为爱妾关盼盼所作,关盼盼身轻若燕,善歌舞,深得张宠爱,而张死后,盼盼因念
旧爱不嫁,幽居此楼十余年,在白居易给她回了《燕子楼诗三首》讽刺她不为知己殉葬而
苟且求活以后,自尽于燕子楼。香残一句既写盼盼旧事,又仿佛隐喻黛玉命运,留待下面
解说。“逐对成毬”指柳絮在风中碰到时会粘在一起。“对”在程乙本里作“队”,这个
不好,因为“对”字一语双关,有“配偶”之义,这与黛玉自伤身世是有关的,我们将在
后面详细阐述,这句话是以“百花洲”、“燕子楼”之类与女子有关得地方为背景写柳絮
随风飘落,在风中成对成逑,给全词奠定了悲戚得基调。

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春日里的柳絮终是随风而去的,无根无凭,无依无托,它的漂泊无定就像薄命的人一样。
“缱绻”得意思是“感情深厚,情意缠绵”,可能指柳絮对柳树或春日感情深厚不舍离开
。“空”是徒然之义,写柳絮徒然对柳树有依恋,却仍无法停留,是一种无法把我自身命
运得无奈。“风流”写柳絮用的是表面义,即随风流动飘散。这一句更确切地说是黛玉的
直抒胸臆,我们留待后面讨论。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此句新巧别致,值得细玩。柳絮身为草木,本该无知无欲,混沌而活,却不随大流选择一
袭华美的绿装,而要在万物蓬勃生长的春季里,以一种死亡、衰朽、惨淡的颜色包裹自己
,在无依无靠的漂泊中逝去。仿佛柳絮已受了人的灵气,混沌已开,对不公平的处境(万
物生长而自己消亡)愁怅万千。草木尚如此,何况人乎?

叹今生,谁拾谁收?

一个“叹”字,起心中百感纠结,泻胸中千般怨气,何其沉重,又有几人能懂?

戚序、程乙本的“拾”字作“舍”字,可能是传抄中“拾”、“捨”相误。如果作“舍”
字解,似有不通,以柳絮说,舍弃它的是柳枝,不存在问“谁舍”;以黛玉自况看,宝玉
也并没有“舍”弃黛玉,所以我还是倾向于“拾”字。这句写柳絮自叹,飘落后随尘土化
去,也不知会落到什么地方,无人收拾,分外凄凉,就跟人被 “抛尸荒野”一样悲惨。


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这句说柳絮被东风吹落飘零,而促使万物生机勃发的春天却不去理睬它。东风,仲春之绪
风,摧残百花。李商隐“东风无力百花残”。淹留,长留,柳永有“何乃苦淹留”句。整
句话可以说接上句一个“叹”字,是柳絮自身的叹息,说春天你难道就这样任凭我被风吹
走,随土化去,难道就忍心不让我长久地留下来?

在黛玉笔下,柳絮是个纤弱地薄命女子,为着自己漂泊无定的凄苦命运无奈的叹息。但我
们读词,尤其是读《红楼梦》中的词,不能把眼光局限在表面的咏物,而要通过词来了解
写词人,况且这首词基本上是黛玉的自比。下面就试着对《唐多令》的作者黛玉来作一定
的提示,还是按照上面的格式一句句地讲。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毬。

“粉堕”、香残二词触目惊心。粉,花之精髓也;香,花之嗅也。借以代花,“花”一般
形容女子。而“堕”、“残”这样的字眼表达的是一种破坏,一种消亡,一种毁灭,所以
这两个词也隐喻着女子的死亡。前面已经说过,“百花洲在姑苏山上”,林黛玉是姑苏人
,且程乙本说她逝去后灵柩被运回家乡安葬,可以说这句就是她结局的谶语。“燕子楼”
上的关盼盼是孤独且悲愁的,她在等待一个永远也不会回来的有情人,而脂评提示说八十
回后贾府获罪,宝玉被捕入狱,黛玉在潇湘馆日夜守侯却一直没等到他回来,终于泪尽而
夭。另外还有一解,即苏轼《永遇乐》词中有句云“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因此说“香残”句也在隐隐预示着 “佳人”黛玉的亡去。“逐对成毬”的“毬”字是“
逑”的谐音,“对”、“逑”有配偶之义。所以此四字暗含了黛玉希望与宝玉有情人终成
眷属之义,但其实在风中“逐对成毬”的柳絮又很快会被拆散,宝黛虽有如诗如画的爱情
但终不得长久。

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漂泊”、“命薄”二词被黛玉使用的频率非常高。自从进贾府以后,黛玉便常有寄人篱
下之感,认为自身前途未卜,命运未定,无根无凭,无依无靠,她的心一直是没有着落的
。男孩子可能认为居无定所、四海为家是潇洒,而像黛玉这样敏感而脆弱的女孩子,漂泊
之感无异于在她由于父母去世而受伤的心上再撒一把盐。作《葬花吟》时,黛玉用了“明
媚鲜艳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的句子我想她在吟出此句时,想到自己的身世命运,一
定心痛得要滴血。关于薄命的例子也多见,太虚幻境 “薄命司”中,金陵十二钗正册的第
一人就是黛玉,宝玉在斟酌《芙蓉女儿诔》时将其中一句改为“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
土陇中,卿何薄命”。 黛玉一听,就以如丝般的敏感觉察到,着仿佛是她和宝玉之间的结
局了。自古红颜多薄命,黛玉幼年便父母双亡,身患不治之症,又兼寄人篱下,终日不安
,而最终又不得和所爱之人长相厮守,落得个泪尽而亡,无人照管的结局,这种境况仿佛
连“薄命”二字都概括不了。“缱绻”、“风流”二词却为他人形容黛玉所常用。“缱绻
”的意思是感情深厚,情意缠绵,是宝黛之间感情的概括,他们在“落红成阵”的桃花下
面读西厢,在昏昏思睡的午后说“香玉”等等无数唯美的情节都是《红》里面永远闪烁的
光辉,而“缱绻”前的一个“空”字说那些美,那些快乐都成为了过去,永远不再回来。
试想黛玉在淅淅沥沥的雨夜独守着忽明忽灭的孤灯,一点一滴地回忆起与宝玉的曾经的快
乐,今昔如此强烈的对比怎能不叫她泪如泉涌心如刀割!那是她永远回不去的昨天,那些
快乐是她心里无可复加的温暖,却带给她无法承受的痛。“风流”二字指雅而多才,潇洒
俊逸,黛玉初进贾府时,众人对她的看法是这样的:“众人见黛玉年纪虽小,其举止言谈
不俗,身体面貌虽弱不胜衣,却有一段风流态度。”可见她的她的风度秀美根本无法掩饰。
而她尽管有如此才质,却终没有施展之地,虽能写诗作词,却只是茶余饭后的消遣,没有
大用处,且闺阁之作不得外传,她终要为世难容,又终要在这逝水流年中无可奈何地随风
飘散,没人留恋,也无从惋惜。其实黛玉对自己的生存状态是极为不满的,她无法承受封
建时代的传统观念对女子的束缚。封建时代对女子的封锁是黛玉、探春、湘云这类才识过
人的女子无法快乐的源泉,如果时间跨越千年,他们得以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可想而知她
们是能创造奇迹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她们将在广阔的世界里尽情挥洒她们的智
慧,在忙碌和充实中找到在大观园里伤春悲秋时无法企及的快乐。尽管在我们看来,可以
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清闲地吟诗作赋、临窗听雨是一件无比美妙的事,但我们的处境是
太忙了不得闲,而她们是日复一日的如此清闲,生活、生命中除了爱情以外基本上没什么
追求,我想那种状态几乎用“无聊”都概括不了,而是一种活着的死去,一中基本上无意
义的生存状态。那个时代的很多人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不光是女儿们,甚至宝玉,都长时
间的存有“且安享富贵”之念,更别说宝钗在里边混得如鱼得水,还要欢唱“好风凭借力,
送我上青云”了。可黛玉意识到了,并发现这是困扰自己的一大心病,无法解脱。她会因此
表示出极度的与世相违,孤傲清高,并对那些束缚者冷嘲热讽,她一直在争取解脱,却一直
不能实现,她脱离不了这个家族,必须靠他们来养活,所以,也许只有肉体的死亡才是灵魂
得到拯救的唯一方式。一个人是永远无法对抗一种制度的。这种相法很悲观,但除了在抗争
中死去给这个制度一种创伤,或是在埋怨中死去给自己一份创伤以外,又能有什么结果?黛
玉不是革命者,她无法像革命者那样影响大部分人来打破制度的束缚,只能幽怨的吟唱“空
缱绻,说风流”,守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惆怅把一天天捱过。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词句新巧别致,值得细玩。

其一,写柳絮。柳絮身为草木,本该无知无欲,混沌而活,却不随大流选择一袭华美的绿
装,而要在万物蓬勃生长的春季里,以一种死亡、衰朽、惨淡的颜色包裹自己,在无依无
靠的漂泊中逝去。仿佛柳絮已受了人的灵气,混沌已开,愁绪万千。其二,写黛玉自己。
黛玉是绛珠仙草下凡,又与宝玉有着木石前盟,很有可能这个 “草木”就是曹公写黛玉的
代笔。“知愁”是其天性,不必多言,“韶华竟白头”是指在人生中最美好的岁月里承受
着无穷无尽的哀伤与悲愁,借以点出黛玉是那个时代里的清醒者吧。

“草木”一语双关,是黛玉自况。《红楼梦》开篇即道,黛玉是绛珠仙草下凡,与宝玉有
“木石前盟”,况体弱多病,正是个草木人儿。“韶华竟白头”,暗指人青春老死。仅凭
这一句,就可以看出黛玉小小年纪便承载有太多的心事,太多的悲愁,以悲情人的眼光看
世界,全世界便是一场葬礼。很多人不喜欢黛玉,因为她太容易悲,太容易伤感,就连这
样一阙短短的词里都弥漫着如此浓烈的哀伤,简直有作秀的嫌疑。可这是因为黛玉心痛啊
,她是个太敏感的“草木人儿”,自然界的丝毫变化都会在她纯净的心里激起涟漪,更何
况是她太在意又太难以了解的人的世界呢?初进贾府,她“处处留心时时在意”,结果还
是不小心激起宝玉砸玉之举。她生怕自己惹恼了众人,一个人哭到半夜;身体不好时,她
也不肯大张声势地请医生,只服着那几味药,宝钗劝她喝燕窝养生,她叹息着说恐下人嫌
她多事......任何一句不经意的话都会让她费心猜解,因为她是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啊!这
些情绪,有时都无法向宝玉倾诉,只好把它们默默地压抑在受伤的心里,酿成一杯苦酒,
孤独地时候那杯酒就会不可抑制地从心里蒸发出来,变成愁绪把她淹没......因为敏感,
黛玉会经常有些“使小性儿”地举动,这些可能是一些读者不喜欢黛玉地原因。其实我以
为,黛玉的“小性儿”源自她的天真淳朴,锋芒毕露。她的心由水晶烁就容不下半点杂质,
而她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改变她率真的个性,对于看不惯的现象她会一针见血地指明,并且她
的兰心蕙性冰雪聪明,更让她的指责有了一种文人式的“骂人不带脏字”,温文尔雅的她一
直是绵里藏针,从来就不给她讨厌的人面子。她的这一特点与探春有点相似,可同样是直言
相斥,探春便让人畏惧,为何黛玉就被人反感呢?难道仅仅因为她没有一个有力的后台来支
撑吗?黛玉已经常和宝玉怄气,这源自她内心深处对宝玉的关爱和不放心。其实,很多现在
的女孩子也是这样,太在乎某一个人就会去挑他的刺,试探他的真心。黛玉有恨,是因为她
有太深的爱,她是一个很纯粹的女孩子,世俗的一切做作之举都在她面前无法立足。黛玉无
须掩饰,她的灵气和才智让她大大地超越了庸脂俗粉。她的美在于她的纯,不像宝钗那样
“藏愚守拙”地埋没自己地天性。而且,黛玉的每一次使小性都是有理由的,也许是她太过
敏感,但她从来不会无故地发火。其实,像她这样地女孩子只能是理想化的人物,她无法真
正存在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有太多的尔虞我诈,每个人都在尽力保护自己让自己少受伤。即
使我们同黛玉一样向外界亮出刺,但黛玉的刺下面,就是那颗透明而柔软的心,所以她刺别
人时自己更承受着双倍的痛,而我们的刺下面,是一层厚厚的盾,把我们的心包围得严严实
实。我们不让自己伤心,也很少让自己感动,我们甚至会嘲笑黛玉的多愁善感——我们不像
她那样能毫无保留地去爱,没有半点虚伪。在她面前,我们应该惭愧,她表现了人性的至
美,而我们,完全无法企及。

叹今生,谁拾谁收?

有的本子,如程乙本,讲“拾”作“舍”字,读来就有些无理了,难道是感叹自己,被谁
舍弃又被谁收留?“被舍弃”则仿佛不应该用“叹”,而要“骂”,要“怨”了。不过这
样的阐述很有些牵强,还要再探讨。

这一句,问得人心酸。当一个风华绝代得女子,在大好的春光里无端地问起今生何去何从
时,那一份绝望,一份无奈,怎么不叫人心酸断肠。黛玉其实已经看到了自己爱情地结局
,在那样一个充斥着禁锢和遏制的年代,超凡脱俗的她和不追求荣华富贵的宝玉无法生存
,他们的爱情亦如在暴风骤雨中无力躲避的寸草,只有消亡这一条路。

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词句理解的关键是“东风”和“春”地具体所指。初时我自己地理解是这样的:“东风”
指摧残贾府的势力或一种悲愁的情绪,而“春”是指宝玉。宝玉是黛玉心中唯一的不舍和
牵挂,而这份牵挂竟不为人所知,得不到回报。黛玉还尽了泪就会走,宝玉会带着满腔遗
恨看破红尘。而这句话就是黛玉临死前的无奈的呼唤,你就这样凭我随风而逝,这样忍心
在我临走之前都不回来见我?这样放心的让我离开而不想办法叫我留下来?可宝玉听不到
了,如果宝玉能和黛玉厮守,黛玉就不会那么孤单痛苦而死。也许在某一方面逝对她的的
解脱,因为她不太容于这个世界,但死又是多么残酷的一件事!告别所爱的人,永远地离
他而去却无法再见他一面,黛玉会走得多么地不甘。我们可以设身处地地把自己放在黛玉
的位置,感受那种不得不撒手离去的挣扎和痛苦,和不得见有情人的煎熬和思念;这几乎
就是用一把刀把心剖出来,再一点一点地撕碎了,放到火上烤,火里挣扎地不仅是血,是
痛,更是情,是生命。黛玉那样一个仙子般地人物竟然逝去地这般惨淡,曹雪芹先生就这
样把一份绝世珍宝毁灭在我们眼前,然后告诉我们说,看吧,这就是生活。我们还能说什
么呢?我们能做的仅仅是减少自己和这个世界地罪恶,在滚滚红尘中避免让自己肮脏和麻
木,时常给自己一块安静而纯洁地空间,读一读黛玉,给自己多一份悲和痛,告诉自己,
路该怎么走。

从《唐多令》里我们可以更贴近黛玉,看她的性灵,她的悲愁,她的清醒和她的绝望。我
们不必要做黛玉,让自己那么受伤,可我们至少要知道她,看到她的美,她的率真,然后
提醒自己怎样地去做好一个人,怎样去面对生活。悲剧往往是发人深省的,希望每个人在
读过《红楼梦》以后,都会有头脑地洗涤和精神的收获。

以上就是对《唐多令》的评析。《红楼梦》中桃花社评词最终把黛玉评为第二,宝钗的作
第一。但在此我想要提出一个好玩的问题:有关黛玉的判词是“堪怜咏絮才”,按一般理
解,“咏絮才”是借谢道韫之事比黛玉,但为什么真正咏起柳絮来却让宝钗为首呢?后来
我们班一个很喜欢《红楼梦》的同学给我做了解答,我是深为叹服的。他说:众人皆云黛
玉之诗缠绵悲凄却有颓音,他们只知道这样评价,却不知为何这样缠绵悱恻。他们也不知
道,黛玉乃是用生命在作诗,将自己的人生境遇完全融入其中,只要联想其身世和她那颗
敏感的心,就能理解她并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巨大的痛了。知黛玉者莫过宝玉,故宝玉每
读其诗都要痛心哭泣。而评诗的李纨乃是俗人一个,以俗人的眼光评诗固是“中肯”,却
泯灭多少好诗矣。而其他如湘云探春等因李纨年长且是专管评诗之人,只好附和她。其实
咏絮一节,黛玉当为魁首。作者在此安排宝钗为首,正是其狡猾之处。从前评海棠诗时,
作者亦是先让众人评宝钗夺冠,却从宝玉口中为黛玉鸣不平,此处可能亦用此法暗表作者
态度。“咏絮才”不指黛玉又能指谁呢?

我想有关柳絮词及林黛玉就说这么多吧,读词和小说重要的不是如何理解,因为一千个读
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最关键的是去理解,去展开自己的思维,去进入它所表现的境
界,去感动。保持一份诗意的追求,拥有一颗可以被感动的心,就足够了。


--
信仰并不是指“我相信“,而是“我愿意相信”。

※ 修改:·maybe 于 Jan 14 19:40:13 修改本文·[FROM: 222.20.201.*]
※ 来源:·珞珈山水BBS站 http://bbs.whu.edu.cn·[FROM: 222.20.194.*]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szuonline.cn 今天是 2024/04/20
深大在线 荔园在线 荔园晨风 荔园晨风BBS 荔园晨风bbs站 深大bbs 深圳大学bbs 深圳大学论坛 深圳大学内部网 szu bbs 荔园晨风地址 荔园晨风校外地址 荔园晨风登陆地址 荔园晨风登录地址 荔园晨风怎么登录 荔园晨风怎么登陆 深圳大学荔园晨风 荔园晨风登录不了吗 深大荔园晨风关了吗 荔园晨风官网 荔园晨风无法校外登陆 荔园晨风bbs登录不了 梨园晨风
I am not judged by the number of times I fail, but by the number of times I succeed; and the number of times I succeed is in direct proportion to the number of times I fail and keep tr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