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珞珈山水BBS论坛

武汉大学bbs,武汉大学论坛,武汉大学网站,武汉大学bbs论坛,武大bbs,珞珈山水,珞珈山水bbs,武大论坛,洛加山水,加洛山水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yangwhu (【累并积累着,痛并痛快着】), 信区: W.H.S
标  题: 杨金忠:做事就要做出色
发信站: 珞珈山水BBS站 (Fri Mar 24 17:06:04 2006), 转信

      杨金忠:做事就要做出色
                     作者:长江水利网


    曾经是“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的杨金忠,觉得上山下乡对自
己影响很大。他17岁就到了农村,一待就4年。他说他在村子里是出了名的好把式,打草、
割麦、耕、犁、耙、耘样样在行。他做事喜欢争第一,但做人低调,淡泊名利。这一点,他
的导师张蔚榛院士对他影响最大。当然还有对他影响最大的人,那就是农民。他说他机会好
,所以倍加珍惜,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如果把这些污水直接排放,就是污染源。污水里主要含有氮、磷,而作物一般的养分
是氮、磷、钾,所以能不能用作物吸收污水中的有用成分,既营养了作物又减少了污染,我
们就是在做这样一个实验。”

  特约记者:作为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农田水利与水环境部
级重点实验室的副主任,您能简单介绍一下实验室的情况吗?

  杨金忠:我们实验室主任是夏军教授,现在大部分时间在北京,还有五个副主任,我负
责实验室的具体工作。我们主要有五个大的研究方向:一是水资源时空变异性,主要研究水
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以及人类对它的影响,包括水质与水量方面的研究;第二是水资
源高效利用与优化配置,主要是农田水利方面的研究,包括高效节水灌溉、污水利用、面向
生态的资源配置、跨流域调水对生态的影响等;第三是与洪水减灾、治河有关的研究,如黄
河、长江的泥沙问题,洪水预报,河流对人类的影响等;第四是与水工建筑物有关系的研究
,如坝、涵的设计和优化,属于硬件方面的研究;第五个研究方向是水电站的过渡过程与控
制,即水电的综合利用,如水电站水机电联合过渡过程模拟的相似性理论、复杂调压室群水
位波动稳定性理论等。这些研究方向都是我们学校比较有特色的研究领域。

  重点实验室集中了我们学院的精华,学院最强的科研力量都在这里。在我国,新批准的
同类型的实验室有3个,我们是最早的。我们实验室的李义天教授成为国家“973”项目的首
席专家,这在武汉大学是第一例。他的研究项目是“长江流域水沙产输及其与环境变化耦合
机理研究”。

  特约记者:您觉得实验室发展速度快吗?

  杨金忠:快,主要是资金投入很充足,而且现在国家在节水方面投入很大,我们现在的
试验很多都和农业节水有关。

  特约记者:看起来那个老实验场更有趣些?

  杨金忠:那是农田水利综合试验场。露天部分可以看到的20个方形的大坑是用来做试验
的测坑,可进行农田、节水、环境等方面的各种试验。这两年在做污水灌溉试验,在测坑里
种植作物,表层进行污水灌溉,我们可以观察污水灌溉对土壤、对环境的影响,对作物生长
和作物品质的影响。这是我们一个“863”项目中的试验。我们还进行了不同作物的耐旱试
验。通过测坑还可以测量地下水位的变化、土壤水含量的变化。每个测坑中埋有两根2米左
右的细管,要测什么数据,就把探头放到管子里。坑上还设有人工控制的雨棚,可以调节作
物的生长环境。

  特约记者:目前污水灌溉研究的结果如何?前景怎么样?

  杨金忠:可以。我国目前的污水排放量有600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的径流量,可见污
水的排放量很大。如果把这些污水直接排放,就是污染源。污水里主要含有氮、磷,而作物
一般的养分是氮、磷、钾。如果用处理后的污水进行灌溉,既可以利用作物吸收它的有用成
分,又可以减少污染。我们做的试验就是研究灌溉污水中氮、磷的转化情况及污水对作物生
长和品质的影响。目前试验结果很好,只要灌溉技术得当,对作物和土壤没有很大的影响。


  特约记者:在农村,抽取地下水是很普遍的事情,但抽取地下水灌溉是不是浪费水资源
的又一形式,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杨金忠:也不能说是浪费。实际上,如果这个地区只有地下水资源,没有其他水源可用
,就必须合理开采地下水。像河北,地下水已经年超采百亿立方米,现在还在开采,这是没
有办法的,因为没有其他水源,年降雨量也比较少,只能靠地下水,想控制也控制不住。而
在湖北,年降雨量可以有1000毫米,还有长江的水,自然可以少用地下水。合理开采并不是
不开采,不用并不等于节约,关键是要合理配置,高效利用水资源,维持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要和当地的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结合起来,保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C模式-自律式发展’这个模式很好。通过自律式节水,发挥最大的效益。我认为
政策制定很重要,法律法规要配套,还要注重宣传。”

  特约记者:目前,我国的用水大户仍然是农业,约占70%~80%,而农业用水的90%是
灌溉用水,因此发展节水灌溉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需要。我国在农业节水灌溉方面有哪些新
技术?

  杨金忠:比较热门的就是灌溉方法,有微灌、滴灌、喷灌、渗灌、膜下灌、微喷灌等,
还有非充分灌溉。但我们国家主要还是以地面灌溉为主,节水的重点还是要放在地面灌溉用
水上。如何改进地面灌溉的技术,是节水的关键。还包括进行骨干渠系和建筑物的改建、合
理的渠道防渗技术、田间工程配套、各种田间节水灌溉技术等。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减少高
耗水量的作物种植面积,加强农业田间管理,推行节水灌溉制度,从减少无效蒸腾蒸发损耗
和提高农作物产量的角度去节水,也是节水灌溉的一个方面。另外,改革灌溉管理体制,制
定合理的水价政策,如何通过合理的政策法规来推广这些先进的节水技术,让农民自觉地节
水,这也很重要,而不仅仅是靠采取工程措施。还有,流域地表水、地下水联合开发利用,
统一调度管理,达到最高的水资源利用效率等。劣质水的灌溉利用也是开源节流的一个方面


  特约记者: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中国水利杂志专家委员会会议暨节水型社会建设高层论
坛上提出“C模式-自律式发展”的观点,您认为这种自律式发展应该怎样与农田水利建设
相结合?

  杨金忠:这个模式很好。通过自律式节水,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人与自然的和谐
,发挥最大的效益。我认为政策制定很重要,法律法规要配套,还要注重宣传。因为各方面
的利益要通过政策法规来调整。

  现在农业用水比较多,占了70%。用50%不是不可以,但少了20%的水,粮食就会减产
,农民就会蒙受损失,需要有补偿。那么谁来补偿,谁来承担节水的费用,要有一系列的配
套措施。我们将来除了技术方面的研究,还可以将政策、法规、行政、经济放在一起研究。


  “种地、做科学家,很多时候不是自己能选择的。我下乡时,就没想过自己还能上大学
。不过就是做农民,我也要踏踏实实地做个出色的农民。”

  特约记者:您是怎么要求学生的?

  杨金忠:我对学生说,你们并不要急于出个什么成果,现在主要是打基础。我的研究生
现在学的都是最基础的课程。关键是要把基础打牢,学会作研究的方法,这才是硕士阶段最
大的收获。现在学这个专业不一定以后就从事这项工作,但有了扎实的基础,就可以较容易
地运用到新的领域,较快地投入和适应新的研究工作。有了扎实的基础,才有创新和开拓的
潜力。让研究生马上就出成果,我看未必是个好事,也不太可能。

  特约记者:您对您的学生在人文方面有更多的要求吗?

  杨金忠:我感觉文字和表达很重要。现代大学生仅仅要求专业好是不够的,要有一定的
文字表达功底,要会交流。另外,还要会组织,即有组织能力。光自己会做学问不行。也许
你不是一个很好的专家,但是能把一帮人组织起来,来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这同样很优秀
。这种能力现在看来更重要。一些人可能作研究很好,但表达方面有些欠缺。

  特约记者:您觉得这与什么有关?

  杨金忠:我觉得和教育有关,我们的学校不注重在这方面的培养。我1990年代在美国待
了两年。我所在的大学里有这样一门课,每一周所有的研究生都要学这门课。每一次都有一
个人把自己最近做的工作讲出来,按国际会议交流的模式,讲12分钟,答辩3分钟。下面有
一位老师作为主席,介绍这名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其他学生就围绕他讲的内容给他提出问
题,要求他回答。不仅仅是在大学,国外的孩子从小就开始培养、锻炼这方面的能力。中国
学生这方面的训练很少,能力要差一些。

  特约记者:您1975年从河北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后来又
到武汉水利电力学院读研读博,您对水利事业情有独钟,有什么原因吗?

  杨金忠:谈不上对水利事业情有独钟。我原来是学地质的,是工农兵学员。当时上什么
学校、学什么专业没有自己可选择的余地,只是非常珍惜后来的学习机会。上大学之前下过
4年乡,所以知道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学习特别自觉。我没上过高中,初中都没上完。我是
被推荐上来的,因为我在农村干得比较好,深得农民的信任。那段时间也真正感觉农民实在
不容易:累而且收入还少。其实人和人之间哪有多大差别啊。我在中学时,学习成绩不算是
最好的,有好几个人比我聪明得多,但最后没有机会上大学,还是做农民。你能说这些人差
吗?肯定不能,只是没有这样的机会。学水利,主要是张蔚榛先生在地下水研究领域做得很
好,在全国很有名气,所以冲着他的名声去的。

  特约记者:在张先生那里您都学到了些什么?

  杨金忠:张先生是一个很低调的人,扎扎实实地做学问,而且做得非常好。张先生的一
个特色是数学力学基础雄厚,思想活跃,理论联系实际。他不仅教会我们如何做学问,还教
会我们如何做人。

  特约记者:您觉得张蔚榛先生做人做事的风格,对您有很大的影响吗?

  杨金忠:很大的影响。做什么事,就一心把它做好,别想图什么名利。事情做了十分,
可以说八分,但不要说得过分。张先生就很谦虚,但又把事情做得相当好。我们现在做事情
就有些浮躁,连我可能也是这样。做学问是件很踏实、很具体、很艰苦的事情,现在有的人
却总是想糊弄过去,有些浮躁。

  特约记者:现在搞的不是地质,感觉理想和现实有太大差异吗?

  杨金忠:感觉不错啊。每个人的机会不一样,机会是随机的。但有了这样的机会,就要
把握好。这件事做不好,别的事未必能做好。种地、做科学家,很多时候不是自己能选择的
。但是无论干哪一行,都要去努力干得最好。我下乡时,就没想过自己还能上大学。但即使
做农民,也要踏踏实实地做个出色的农民。

  特约记者:1991年1月您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
硕士)学位获得者”表彰大会,受到了江泽民、李鹏等中央领导的接见,并颁发了证书。在
当时,您是能源部所属高校和科研单位参加大会的唯一代表。能说这一年是您人生的辉煌时
期吗?

  杨金忠:没有。这些事情我觉得没什么。

  特约记者:您的父母为您骄傲吗?

  杨金忠:还可以吧。

  特约记者:他们知道您获得这样的荣誉吗?

  杨金忠:不知道。很少告诉他们,他们就知道自己有个儿子当时能读博士,应该是还可
以吧。

  特约记者:是不是因为机会多的原因,您把荣誉看的很淡?

  杨金忠:我总体的原则就是,什么事情摊到你,就要把事情做好。无论大事小事,无论
到什么地方。我在农村时曾是干农活的能手:打草,比周围的小伙子们快;割麦子,能把当
地土生土长的地道农民甩到老后面。但这都是靠吃苦才练出来的。我下乡时17岁,什么都不
会干。但是我肯学,能吃苦,每天天不亮就出去打草,待打完一筐草回来后,吃过饭再和他
们一起上工。后来,我的农活干得相当快,还很好,农民很信任我。然后赶上机会,第一批
就被推荐上了大学。我感觉还是很幸运的。谈到荣誉,我感到我没有什么可以骄傲的。

  特约记者:人生生涯中让您最难忘的事是什么?

  杨金忠:最难忘的事情就是在下乡的时候,那里所有的事情我都觉得很难忘。我下乡的
第一天就是刨土。当时是11月份,天很冷,土都冻了,费很大的劲才能刨动,刨出来还要运
走,一天下来两手泡。就感觉到农民真是不容易,太辛苦了,每天收入就一两毛钱,但是他
们毫无怨言。

  特约记者:这对您的人生有什么影响吗?

  杨金忠:影响很大,这一直激励我要艰苦奋斗,要好好努力。现在我有这样的学习和工
作的机会,一定要倍加珍惜。我一直都不觉得上山下乡是坏事,那是一件好事。它真正锻炼
了我,让我了解了农村,了解了农民。

  特约记者:您的座右铭是什么?

  杨金忠:没有。就是觉得要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低调一些。

  档案

  杨金忠,1953年出生。1975年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水工系,1982年和1986年在武汉水利
电力学院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91年被国家教委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硕士)学
位获得者”,同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为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水资源、水环境、地下水污染防治、溶质运移理论、灌溉排水理论、地下水资
源评价、渗流理论、盐碱地改良、污水灌溉、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在地下水和土壤水运动、溶质运移理论和多孔介质中水分及溶质运移的随机理论研究方面具
有较深的造诣。已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和合作编写专著四部。主持和参加了20多项国家
科技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教委基金课题。

--
Improve oneself
Promote perseverance
Seek truth
Make innovations


※ 修改:·yangwhu 于 Mar 24 17:06:23 修改本文·[FROM: 202.114.100.*]
※ 来源:·珞珈山水BBS站 bbs.whu.edu.cn·[FROM: 202.114.100.*]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szuonline.cn 今天是 2024/04/25
深大在线 荔园在线 荔园晨风 荔园晨风BBS 荔园晨风bbs站 深大bbs 深圳大学bbs 深圳大学论坛 深圳大学内部网 szu bbs 荔园晨风地址 荔园晨风校外地址 荔园晨风登陆地址 荔园晨风登录地址 荔园晨风怎么登录 荔园晨风怎么登陆 深圳大学荔园晨风 荔园晨风登录不了吗 深大荔园晨风关了吗 荔园晨风官网 荔园晨风无法校外登陆 荔园晨风bbs登录不了 梨园晨风
你若帮了一急需用钱的朋友,他一定会记得你,在他下次急需用钱的时候。